界面新闻记者 | 马越

界面新闻编辑 | 许悦

电解质饮料的头部品牌仍在加码争夺中国市场。

根据《天津日报》消息,8月8日,天津大冢饮料有限公司“宝矿力水特无菌生产线”项目在天津经开区奠基。天津大冢饮料有限公司是由天津渤海轻工投资集团有限公司、日本大冢制药株式会社、大冢(中国)投资有限公司组建的中日合资企业,成立于2002年9月6日,2003年投产后,将电解质饮料宝矿力水特带到中国市场。

宝矿力水特诞生于1980年的日本,进入中国市场已经超过20年,此前它在天津和广东建有两个工厂,以分别布局北方和南方市场。

天津工厂的主要产品,是电解质饮料宝矿力水特(POCARI SWEAT)350ml瓶装、500ml瓶装、900ml瓶装以及电解质固体饮料,主要销往中国和中东地区。

在过去几年中,由于市场扩大,这家公司也在中国持续扩建产能。2014年,天津大冢饮料有限公司开始扩建二期工厂,竣工投产后生产能力提高了约3倍。

而此次新投资建设的无菌生产线,是大冢制药在日本本土以外、中国国内的第一条无菌生产线,占地约3万平方米,预计在2026年实现商业化生产。该产线投用后,预计年生产能力将再增加2.5倍。

宝矿力水特扩建产能的背后,是近年来电解质水赛道的突然爆发。

尽管已经进入中国市场二十多年,但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,这个日本品牌都显得比较低调,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品类的小众,大多存在于一些运动、健身场景。电解质水在中国的爆发,一个最直接的推动因素就是疫情带来的认知度提升——尤其是在2022年12月,电解质水完成了一次急速的市场教育,也迎来了需求的大幅增加。

图片来源:宝矿力水特天猫旗舰店

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《2023年中国电解质饮料行业市场洞察报告》,2022年电解质饮料市场规模同比增长50.1%,达27亿元。这让电解质饮料一跃成为2022年中国饮料行业市场规模同比增速最高的饮品类别。

不过电解质水并无统一明确的定义。电解质的功能在于维持人体体液平衡、帮助快速补充水分、维持运动机能、促进新陈代谢,及时补充电解质有助于维持人体机能。通常来说,电解质饮料的包装上会明确标注“电解质”字样,并且配方中包含钠、钾、钙、镁等微量元素,以及水溶性维生素等。

在电解质水爆红之前,市面上更常见的是运动饮料,比如脉动这样的品牌,而运动饮料一般会包含糖分等碳水化合物和其他营养成分。

就像三得利的乌龙茶早早占位并等来了中国的无糖茶风潮,宝矿力水特虽然抢先下场,但市场扩容后,它也迎来了更多凶猛的新竞争者。

比如,2022年元气森林旗下的外星人电解质水的销售额突破12.7亿元,成为支撑起这家公司的第二增长曲线。在界面新闻此前从元气森林经销商处获取的一份资料显示,外星人电解质水在2023年的业绩规模同比翻倍,达到23.5亿元。

电解质水概念的爆红,也让早先以运动饮料、维生素水或者功能饮料品类进入市场的品牌,开始在新品中强化电解质的概念。

比如以功能饮料为主的东鹏饮料,在2023年初推出电解质饮料“补水啦”,2023年年报中,这家公司将电解质饮料和茶饮料、预调制酒、即饮咖啡等品类一起列为第二发展曲线的战略框架。

统一旗下的海之言也借助电解质概念回春。海之言在2014年以“海盐果味饮料”切入市场,但后期逐渐在市场上淡出。直到2022年后,统一对海之言进行了重启的战略,完成从清淡果味饮料到电解质饮料的转型,并且在2024年在口味上持续更新。

从整个市场格局来看,宝矿力水特排名靠前,但仍不及元气森林的外星人——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报告,2022年中国电解质饮料市场中,份额占据第一的是外星人,达到47.0%;宝矿力水特以23.8%的份额占据第二,农夫山泉旗下的尖叫(等渗版)以16.5%的份额排名第三。

线下零售监测网络马上赢也在一份报告中提到,随着2022年12月电解质饮料赛道爆发,外星人电解质水在运动饮料的市场份额一度达到50%,宝矿力水特也有“跳跃式增长”;疫情过后,外星人电解质水的份额回调波动不大,但与第二名宝矿力水特的差距也已经稳定形成。

从各品牌在电解质水上的竞争方向来看,强化运动和补水场景、大包装以及性价比成为趋势。

比如外星人电解质水、农夫山泉尖叫、达能都在推出新的口味,并突出电解质含量、低糖或者0糖配方等卖点。而大包装的产品和其他饮料品类相似,也是在强调性价比的一种打法,比如海之言等渗电解质饮料新品是900ml的大容量包装,零售价在6元左右;外星人电解质水950ml的大包装零售价在7.5元左右,650ml装零售价在6元左右。

如此来看,宝矿力水特在中国市场的动作,似乎就没有那么灵活和多变。

从产品口味和配方来说,它没有太多变化;而在售价上,900ml零售价9.5元处于较高价格带水平。

宝矿力水特虽然凭借更早进入中国市场积累了更多的品牌心智,但本土品牌无论是在营销还是在下沉渠道资源积累上,仍更具优势。除了扩建产能之外,这个日本品牌仍需要时刻面对中国市场变化做出洞察和调整。